#百家说史迎新春#
只要是了解古代历史的人,应该都听过“兵家四派”这个说法。这个说法最早出现在《汉书·艺文志》里,汉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。兵家四派其实就是说古代军事家在打仗时有四种不同的策略或方法。
那么,兵家四派是啥意思呢?就是四个不同的军事策略流派。中国古代那些有名的将领们,他们各自属于哪个流派呢?每个流派我们挑十位代表人物来说说,所以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讲中国古代军事家的系列故事。
兵家四派其实就是说的兵权谋、兵阴阳、兵形势、兵技巧这四种。从名字上就能看出,它们各有各的重点,有的是讲策略计谋,有的是讲实战技巧,下面咱们就一一来说道说道。
一、善用军事谋略的将领们
在《汉书·艺文志》里,兵权谋家是这样被描述的:“用正规方法治国,出奇制胜来打仗,先策划好再出战,既考虑地形地势,又融合阴阳之道,还会运用各种技巧。”也就是说,兵权谋家是全方位的高手,特别注重打仗的策略,计划好了再行动,韩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。
韩信表面修栈道实则偷过陈仓,还有他背水一战来提升士气,这些都是用智谋的经典例子。
韩信刚开始打仗的第一仗就是打下关中,他让樊哙、周勃等人带着一万多兵马,浩浩荡荡地去修栈道,装出要从褒斜道进攻的样子。
但这不过是个障眼法,接着就让曹参打头阵,一下子攻占了故道城,然后很快逼到了陈仓城。章邯这位秦末汉初的大将,之前在项羽手下吃了败仗,被派来守卫关中,这次急急忙忙迎战。两军在壤乡碰头,打了一仗,结果汉军赢了,章邯只好退回废丘。
最后,韩信让樊哙把渭河的河堤挖开,用河水淹了废丘,这样一来,三秦地区就被平定了。
好多条通往四川和陕西的路
白起打的那场长平大战,也是这种类型的经典例子。听说赵国换了赵括当大将军,秦王呢,也赶紧把白起叫来,让他赶快去前线,顶替王龁的位置。为了不让消息走漏,秦王还下了个死命令:“谁要是敢说出去,格杀勿论!”
于是,白起又出发打仗了。赵国守城很厉害,但秦国不擅长攻城,却擅长野外打仗。所以白起想了个办法,让敌人自己出来。他派了一小队不太强的士兵,天天去赵军营地门口挑衅。刚开始,赵括心里明白,这是对方的计谋,不能上当。但时间一长,他觉得士兵们也想吃点好的,就带着军队出去迎战,结果把这支秦军打得落花流水,大部分秦军都逃跑了。之后,秦军又来了几次,但每次都被赵军打败。不过,每当赵军出兵营时,白起就派大军偷偷堵住他们的后路。最后,赵军被四面八方都围住了,只剩下大营和周围一小块地方。
公元前260年阴历八月,赵括带着大军走出了军营。一开始是10万赵军,后来变成了40万大军。这40万赵军一出军营,秦军就一个劲儿地撤退。可就在这时,消息不断传来,说在赵军和秦军交战的时候,周围的关卡都失守了,被秦军给占了。就这样,秦军把赵军给团团围住了,40万赵军被堵得严严实实。结果赵括没能冲出去,40万赵军全都被活埋了。
长平大战
可以说,韩信和白起就是古代那些擅长军事策略和权谋的将领的代表。这类将领非常全能,可以说是最全能的领导者。(可以参考我写的关于韩信和白起的两篇文章)
代表大人物:孙武、白起、韩信、卫青、李靖、郭子仪、岳飞、成吉思汗、徐达,还有皇太极。
孙膑的前辈,著名的军事家孙武。
白起,这位大将军,真的是个了不起的人物。
韩信,这位了不起的军事天才,真是个打仗的高手。
卫青,这位了不起的将领,真的是个军事天才。
李靖这个人啊,也是个了不起的将领。
郭子仪是个大英雄,非常有本事。
岳飞,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大英雄,精忠报国,勇猛无比,带领军队打了很多胜仗。
铁木真,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成吉思汗。
徐达,这位大将,也可以用来说道说道。
皇太极,就是清朝的那个开国皇帝,他很厉害,一手建立了大清王朝。
二、研究军事阴阳术的专家
兵阴阳家嘛,《汉书·艺文志》里讲,“他们就是顺着天时行事,琢磨刑法和德行,跟着星斗转,借着五行相克的道理,还假借鬼神来帮忙。”这些人表面上神神秘秘的,其实最拿手的就是用巧劲儿和智慧取胜。要是说权谋家是硬桥硬马的实战派,那阴阳家就像是装腔作势,可暗地里藏着刀,一下就能要人命。
没错,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诸葛亮。诸葛亮每次打仗,都用很少的士兵,再加点军事上的小技巧,故意弄得神神秘秘的,结果好几次都把司马懿给打败了。这一派可以叫做军事里的“智斗派”,他们觉得打仗就是要用计谋,就像孙子说的“打仗,就是得玩点花样”。所以这一派的人从来都不硬碰硬,而是靠脑子,明朝的王阳明带兵也是走的这条路子。
诸葛亮和司马懿交战时,把兵法里的真假难辨展现得淋漓尽致。《晋书·帝纪》上说:他们俩打了百多天,结果诸葛亮病死,手下的将军们烧了军营逃跑,老百姓也都跑去报告司马懿。司马懿出兵去追,结果诸葛亮的部下杨仪反举旗帜、擂鼓,好像要跟司马懿决战。司马懿觉得对方已是穷途末路,就没去逼近,杨仪就列好阵势撤退了。过了几天,司马懿才到诸葛亮的营地,看了他留下的东西,缴获了很多文书、粮食。司马懿确定诸葛亮已经死了,就说:“真是个天下奇才啊!”辛毗却觉得还不能确定。司马懿说:“打仗时最重要的东西,像军事机密、兵马粮食,现在都丢了,哪有人扔下五脏六腑还能活的呢?应该赶紧去追。”关中地上有很多蒺藜,司马懿就让两千士兵穿上软底木鞋走在前面,蒺藜都扎在鞋上,然后骑兵步兵一起前进。追到赤岸,才知道诸葛亮真的死了。审问俘虏后,当时的老百姓还因此编了句俗语:“死诸葛吓走了活仲达。”
诸葛亮和司马懿对打时,诸葛亮经常人少却能打胜仗,这就是阴阳家的高手表现。虽说故事里还加了像“空城计”这样的桥段,但历史上真的有“死掉的诸葛亮吓跑了活着的司马懿”这事儿。
这类军事家很多都是从出谋划策开始起步的,特别聪明,像历史上的张良、司马懿、张宾、崔浩、刘基等人就是典型例子。还有帝王里的曹操也是这样。另外,那个提倡“慢慢靠近再快速开战”、“分不同路线进攻”等战术的左宗棠,也属于这一类。
代表人物有:张良、曹操、诸葛亮、司马懿、张宾、王猛、崔浩、刘伯温、王阳明和左宗棠。
张良是个超聪明的谋士。
曹操,这个人啊,就是三国时候的一个大人物,很有权势和谋略。
诸葛亮,就是那位特别聪明,被大家叫做“卧龙”的谋士。
司马懿,这家伙挺有本事的,智谋多得很,是个很难对付的角色。
张朋
王先生非常厉害。
崔浩这个人啊,挺有名的。
刘基,大家常叫他刘伯温。
王守仁,大家都叫他王阳明,是位大思想家。
左宗棠是个大人物,很有影响力。
三、擅长利用兵力与战场形势的军事家
兵形势家,就像《汉书·艺文志》里讲的那样,“形势就像雷电风起,行动迅速,虽然出手在后却能先到,时而聚合时而分散,方向多变,敌人难以捉摸。他们靠着灵活快速来战胜对手。”
这一群人中的很多人让人难以理解。说到权谋家,就是那种特别聪明、啥都想得周到的人。阴阳家嘛,多数都是出谋划策的高手,就像诸葛亮、刘伯温那样,不过这类人在小说里常被夸大其词。
那形势家究竟是啥呢?要是说阴阳家靠的是智谋,那形势家就像是“小路碰上,谁更勇敢谁就赢”。在战场上,形势家不玩太多心眼儿,也不弄那些复杂的阴阳算术、装神弄鬼的东西。
他们一开始根本就没有什么全面的打仗计划,但天生就擅长打仗,脑子转得快。战场上,他们一看形势不对,发现敌人有漏洞,就马上冲过去,专挑对方的软肋打。说到这种人,项羽肯定是代表。巨鹿那一仗,秦国的猛将章邯和王翦的孙子王离联手,起义军都吓得不敢上。项羽呢,一刀宰了他们的头头宋义,自己立马带兵上,瞅准秦军的破绽,连着打了九次,终于把秦军给打趴下了。
巨鹿大战
巨鹿大战
霍去病是汉匈战争时的兵形势家代表,他打仗不按常理出牌。在漠北之战中,他发现匈奴一支被卫青打败后有了空隙,就带着军队直奔大漠深处,追了1000多里地,去找匈奴的左贤王部。走了这么远,他们来到了茫茫大漠,随行的将军们都劝霍去病算了,但他还是带着大家继续前行,翻过了一座叫离侯的山,渡过了一条叫弓闾的河,走到了从没人去过的地方,结果真的碰上了匈奴左贤王部。将士们跟着霍去病,没想到真的遇见了敌人,都高兴坏了。汉军和匈奴军大战一场,根据史记上的说法,杀了70443个敌人,还俘虏了匈奴的屯头王、韩王等3个大头和83个将军、相国、当户、都尉等官员。
北边的沙漠大战
霍去病带着胜利的气势继续追赶,把剩下的匈奴军队都消灭了,一直追到了狼居胥山,也就是现在的蒙古国肯特山。在那里,他带着好几万汉军举行了祭天的仪式。汉军的势力范围一直延伸到了瀚海,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。这次在狼居胥山的大战,真是把用兵之道发挥到了极致。
还有个人也是兵形势家的佼佼者,他就是秦王李世民。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,李世民其实也是位军事高手。他上战场时才20岁,年轻气盛,无所畏惧,不按常理出牌。靠着在战场上敏锐的洞察力,他赢得了多次胜利。
说起那个有名的虎牢关大战,李世民之前多次去偷看敌人的动静,好几次都差点被王世充的手下射中。后来窦建德跑来帮王世充,李世民干脆改了主意,不先围洛阳了,要先打窦建德那支远道而来的军队。两边就在虎牢关杠上了,一个多月都没分出胜负。这时候,窦建德的军队因为走得太远,心里都不安定了,都想着回河北老家。就在这时,有个叫凌敬的谋士给窦建德出了个主意:“大王,咱们不如带着全部兵马渡过黄河,去打山西,然后再从山西那边过河,去打陕西。”这办法就像以前围魏救赵那样,山西是唐军的老窝,陕西的长安还是唐朝的首都呢。可关键时刻,窦建德又犯犹豫了,他舍不得扔下王世充不管,就没听这个好主意。
最后,因为粮食不够,窦建德只能硬着头皮跟李世民开打。李世民却按兵不动,一直拖到下午,窦建德的军队实在撑不住了,连喝水都得抢着来。李世民瞅准这个大好机会,马上下令进攻。在虎牢关一战中,他带着3000名精锐的玄甲军猛冲窦建德的大军,一下子就把夏军给冲散了。唐军追出去三十里地,杀了三千多人。窦建德的20万大军被李世民打得溃不成军,他自己也被活捉,最后被杀。这就是用兵讲究形势的高手干的漂亮事儿。
虎牢关大战
虎牢关大战
刘秀打的昆阳大战、刘裕的广固激战、拖雷的三峰山大仗,还有忽必烈灭大理的战斗,都是这种类型。因为这些少数民族的将领,很多都是皇帝,特别喜欢冒险。像慕容垂、拓跋焘、完颜阿骨打、李存勖、忽必烈、多尔衮这些人就是这样。比如说,拓跋焘偷袭统万城、李存勖长途奔袭灭了梁朝、完颜阿骨打在护步达冈之战中突袭,都是这种冒险的打法。
努尔哈赤在萨尔浒打的那一仗,他的战术思想就是“不管你来多少人,我就集中力量打一路”,这完全就是兵家高手的作风,瞅准敌人的弱点,一下子就给解决掉。
萨尔浒大战
萨尔浒大战
代表性人物:项羽、霍去病、刘秀、拓跋焘、宇文泰、兰陵王、李世民、李存勖、完颜阿骨打和努尔哈赤。
项羽是个大力勇士,勇猛无比,打仗非常厉害。
霍去病是个英勇善战的将军。
刘秀这个人啊,就是汉朝的那个大英雄,后来还当了皇帝。
拓跋焘,就是北魏的那个很厉害的皇帝。
宇文泰,这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,也可以说成是宇文家族中的杰出代表宇文泰。
兰陵王是个古代的英雄人物。
李世民,就是唐朝的那位很有本事的皇帝,大家通常叫他唐太宗。
李存勖,就是后唐的那个开国皇帝。
完颜阿骨打,就是金朝的开国皇帝,他一手创立了这个朝代。
努尔哈赤,就是清朝的那个老祖宗,他开创了大清基业。
四、研究打仗技巧的学派
最后一个是兵技巧家,就像《汉书·艺文志》里讲的,“兵技巧家就是练身手,熟器械,懂机关,靠这些来确保攻守都能胜利的人。”
其实,汉朝时人们把军事技巧方面的专家称为兵技巧家,那时候最厉害的要数墨家了。墨家特别擅长守城,还有个成语叫“墨守成规”呢。墨家为了守城,发明了好多器械,所以说,咱们一开始讲的就是这些技巧。
《墨子攻城记》
但是,后来墨家慢慢消失了,战场上却涌现出更多精通战术的人,就像齐国的田单,他曾经用“火牛阵”大败了燕国。
比如说,明朝的戚继光碰到个问题,浙闽沿海那地方山多沼泽也多,路不好走,大军不好展开,倭寇又擅长埋伏,喜欢近身打。戚继光就想了个新办法,摆了个新阵型,跟倭寇干架时就像鸳鸯一样成对出现,所以叫“鸳鸯阵”。后来曾国藩带兵也喜欢用戚继光的这个阵。这种讲究技巧的,就是咱们说的狭义兵技巧家。
鸳鸯阵是个十足讲究技巧的阵法。
但还有种更广义的军事智者,他们利用的是自然界的风雨雷电,这种力量造成的破坏更为巨大。
比如说历史上的周瑜,他是赤壁大战的总头头,他看出东风要来了,就让黄盖演了出苦肉计,又用了连环计,最后一把火把赤壁给烧了。这就是用兵如神的例子。这次打仗,东风可是起了大作用,赤壁一战形势大变,东风还帮我们最先冲过了江。不过也得说有点碰运气,要是东风不帮周瑜,那二乔可能就被关到铜雀台里去了。
赤壁那场大战
曹操大军在赤壁被大火烧得大败。
汉末三国时的关羽,也是第二个以智勇双全闻名的例子。在襄樊之战中,他瞅准汉水大涨的机会,放水淹了曹军的七支部队,然后坐着大船就冲了过去,抓住了于禁他们,把曹魏打得不轻,威名远扬,让整个中原都震动了。
关羽指挥大军,把七支敌军都给淹在了水里。
所以说,兵技巧家就是借助自然界的风啊、水啊这些力量。这种大自然的威力当然更猛了。就像三国时候那场用火的夷陵之战,南北朝出名的钟离之战也是烧了一把大火,明朝的鄱阳湖之战也是这么干的。
说起用水攻的战例,得提李自成水淹开封那事儿。李自成攻打开封城好久没攻下来,明朝的周王急了,挖开黄河想淹死他。李自成见状,马上从进攻转为防守,对付起洪水来。结果,洪水涌进了开封城,城里被困了三个月,最后因为吃的用的都没了,只好投降了。
刘裕的却月阵也是借着河流优势,巧妙用船打仗的一个好例子。跟韩信的背水一战不同,刘裕这边虽然背后是河,但河里漂着上百艘东晋的战船,不停地给岸上送兵。大将朱超石把铁槊当标枪扔,把北魏的骑兵打得落花流水,这可是步兵打败骑兵的经典一战。
弯月阵
另外,说到对付攻城武器,韦孝宽也是个高手,他能巧妙地防守,保住玉壁城池,这方面他也很在行。
代表人物有:田单、周瑜、关羽、陆逊、刘裕、韦睿、韦孝宽、戚继光、李自成和曾国藩。
田单,这位古代的军事奇才,用他的智慧和勇气,书写了一段传奇。
周瑜,这位东吴的大都督,智勇双全,是个了不起的军事奇才。
关羽,就是那位大家熟知的武圣大将,以勇猛和忠诚闻名。
陆逊,这个人挺厉害,说话做事都很有一套。
刘裕这个人啊,他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。
韦睿是个挺厉害的人物。
韦孝宽这个人啊,也挺有名的。
戚继光是位抗倭英雄,他勇敢善战,保卫国家。
李自成呢,就是那位领兵起义,最后打进京城,推翻了明朝的闯王。
曾国藩这个人啊,是个挺有名的大人物。
没错,兵家四派这种说法只是理论上的分类,实际上很多人都不止属于一派,比如白起,在鄢郢之战中他也用水淹了楚国的都城,所以他也能算是兵技巧派。还有啊,就算是说到狭义的兵技巧派,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也是个典型的例子。
岳飞真是个军事上的全能高手,他在牛头山埋伏敌人,这招像极了擅长计谋的兵法家;平定洞庭湖起义时,从内部瓦解对手,这又像是精通阴阳变化的兵法大师;还有在郾城大战中,用钩镰枪钩倒金军的战马,打败了他们强大的铁浮屠骑兵,这简直就是兵器技巧上的行家。
岳飞带兵往北攻打敌人。
郾城大战
因此,给机械硬分类是不对的,就像岳飞说的:“打仗的关键,在于出其不意,让人摸不透,这样才能赢。摆好阵势再开打,是兵法里的老规矩,但怎么用好它,全看指挥官的脑子。”
真正了不起的将领,那肯定是这四种本事都具备的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话也就只能讲讲古代打仗,特别是用冷兵器那会儿的事儿。现在的战争变化太快,好多现代的名将已经没法简单归到这四类里面了。硬要往里套的话,毛泽东就像是擅长用奇招的军师,他亲自指挥的四渡赤水等战役,都是巧妙避开敌人强项、攻击弱点的经典。林彪呢,更像是智谋和技术都过硬的将领,先计划好了再行动,还特别注重训练细节,把队伍练得精精细细。粟裕则更像是能敏锐抓住战机的人,一看准对方有破绽,立马就果断出手。当然啦,这么说也不能全对上号,就权当是怀念一下冷兵器时代吧。
林彪是个重要人物,他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特定的地位,但行为上犯了严重错误。
在规划辽沈战役时,林彪考虑得特别周全,没有任何疏漏。
下一篇:没有了